痔瘡飲食的黃金法則:吃對「兩類纖維」,擺脫便祕與復發夢魘!

痔瘡,這個令人坐立難安的困擾,其發生的原因往往與我們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排便狀況緊密相連。許多人因長期便祕、糞便過硬,導致排便時過度用力,增加了肛門周圍靜脈叢的壓力,最終引發或加劇了痔瘡症狀。事實上,調整飲食是預防痔瘡的最根本、也最有效的第一步方法。本文將提供一份詳細且可執行的飲食指南,幫助您從餐桌上開始,遠離痔瘡的煩惱。

一、打造完美糞便的基石:膳食纖維的黃金法則

要理解如何預防痔瘡,得先了解糞便的組成。健康的糞便約由70-80%的水分和20-30%的固體組成。這些固體中,約30%是未消化的食物殘渣與膳食纖維,30%是好壞菌與脫落的腸道細胞,其餘則是未吸收的礦物質與油脂。其中,「膳食纖維」扮演著決定糞便體積與柔軟度的關鍵角色。

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應攝取25-35克的膳食纖維,但調查顯示,現代人平均的纖維質攝取量僅有5-20克,遠遠不足。攝取足量纖維質,並掌握其特性,是腸道保健的核心。

纖維的兩種類型:對症下藥才有效

膳食纖維主要分為兩大類,它們在腸道中扮演不同角色,應根據自身排便狀況聰明攝取,最佳比例為「非水溶性纖維:水溶性纖維 = 2:1」。

非水溶性膳食纖維 (Insoluble Fiber):增加糞便體積,創造便意

  • 作用:如同吸水的海綿,它不溶於水,能在腸道中吸收水分並膨脹,增加糞便的體積與糞便蓬鬆度。這能有效刺激腸壁,促進腸蠕動,產生「想上廁所」的感覺。

  • 適用對象:持續好幾天沒有便意,感覺腸道「懶洋洋」的人。

  • 代表食物:

    • 纖維素:全穀類(糙米、五穀米)、豆類、根莖類(地瓜、馬鈴薯)、綠色蔬菜類(菠菜、空心菜)、菇類。

    • 半纖維素:海藻(昆布、海帶)、全穀類、麩類、芥菜。

水溶性膳食纖維 (Soluble Fiber):軟化糞便,潤滑腸道

  • 作用:溶於水後會形成滑潤的膠狀成份,能軟化乾硬的糞便,使其更容易通過腸道。同時,它也是腸內好菌(益生菌)的食物來源(益菌質),有助於維持健康的腸道環境。

  • 適用對象:有便意,但糞便乾硬、黏滯,或呈現一顆顆「羊屎便」狀,難以排出的人。

  • 代表食物:

    • 植物膠:燕麥、車前子、愛玉子、仙草。植物膠溶水之後會像果凍水水的,潤滑糞便。

    • 果膠:蘋果、香蕉、橘子、梨、柿子、草莓、秋葵、南瓜、高麗菜、胡蘿蔔。果膠能在糞便內形成滑潤的水溶性膠狀質地。

鍾雲霓醫師的「吃菜智慧」

許多人抱怨「我吃很多青菜了,還是便祕!」問題可能出在「量」與「種類」。

  • 烹煮勝於生食:一大碗生菜沙拉看起來份量十足,但其纖維總量往往不如一把煮熟的青菜。烹煮能減少蔬菜體積,讓您在同樣的飽足感下攝取更多纖維。

  • 深色勝於淺色:地瓜葉、空心菜、龍鬚菜等深綠色、帶粗梗的蔬菜,其纖維含量是萵苣、高麗菜等細嫩蔬菜的兩倍以上,對於食量小的人是更有效率的選擇。要保養腸道,就該好好吃青菜水果。

  • 別小看冷凍蔬菜:花椰菜、三色豆等冷凍蔬菜也是很好的纖維來源。例如,三色豆中的豌豆,每100克就含有高達8.6克的纖維質。

二、不可或缺的盟友:充足的水分

水是腸胃道最好的朋友。如果沒有足夠的水分,再多的纖維也難以發揮作用,反而可能結塊,加重便祕。

  • 建議飲水量:成人每日應攝取足量2000-3000cc的水分(開水)。這包含了飲水、湯品、蔬果中的水分。

  • 聰明喝水:若覺得喝水很快就從尿液排出,代表水分被泌尿系統捷足先登,大腸依舊乾渴。此時可嘗試從仙草、愛玉、石花凍等晶凍類食物攝取水分,它們在腸道停留時間較長,更能有效滋潤糞便。良好的飲水習慣,是維持良好腸道循環的好基礎。

  • 避免利尿飲品:盡量避免以咖啡、濃茶、酒精作為主要水分來源。它們具有利尿效果,會帶走身體更多水分,使糞便更加乾燥。

三、痔瘡患者應避免的「地雷食物」

除了多吃對的食物,避開可能加劇問題的食物同樣重要。

  • 過度精緻的食物:白米飯、白吐司、各式含高脂肪量的甜點及美味的軟麵包,幾乎不含纖維質,是造成便祕的元兇。

  • 燒烤與辛辣食物:辣椒、胡椒等辛辣食物對於腫脹的黏膜組織更具刺激性,對腸胃的負擔也大,會使已形成的痔瘡急速惡化,引起灼熱與疼痛,因此辛辣食物是預防痔瘡的飲食中務必避開的項目。

  • 高鈉加工食品:含鹽量高的食物會使水分滯留於身體組織,導致腸道內水分不足,糞便難以軟化。

  • 酒精性飲品:酒精類飲品會促進血液循環,同時也使血管擴張,可能加速痔瘡的腫脹與形成。

四、特殊情況的飲食對策

服用鐵劑引發便祕怎麼辦?

因貧血(尤其痔瘡出血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)需補充鐵劑的患者,常面臨便祕的副作用。此時應與醫師討論,並從飲食著手:

  • 多攝取天然富鐵食物:動物性來源(如牛肉、豬肝、蛤蜊)的吸收效率優於植物性來源(如紫菜、紅莧菜、菠菜、甜菜含鐵量亦高)。另外黑巧克力含鐵量也相當豐富。

  • 搭配維生素C:維生素C能大幅提升鐵質吸收率。可同時攝取草莓、柑橘類、芭樂等水果。

  • 避開幹擾物:牛奶(鈣質)、咖啡、茶會阻礙鐵質吸收,建議與補鐵食物或鐵劑間隔兩小時以上。

常見高纖維食物參考表

以下表格整理了常見纖維類食物的膳食纖維攝取量,幫助您規劃每日飲食。均衡攝取各類蔬菜水果與穀物對改善症狀至關重要。

食物類別

食物名稱

每100克膳食纖維含量(約略值)

纖維類型

全穀雜糧類

糙米

3.5g

非水溶性為主

燕麥片

8.5g

水溶性/非水溶性

全麥麵包

6.0g

非水溶性為主

綠豆

16g

非水溶性/水溶性

紅豆

18g

非水溶性/水溶性

蔬菜類

黑木耳(乾)

65.4g

水溶性為主

牛蒡

5.1g

非水溶性/水溶性

秋葵

3.7g

水溶性為主

地瓜葉

3.3g

非水溶性為主

花椰菜

2.7g

非水溶性為主

菠菜

2.4g

非水溶性為主

高麗菜

1.1g

非水溶性/水溶性

水果類

芭樂(紅心)

5.0g

非水溶性/水溶性

奇異果

2.7g

水溶性為主

蘋果(帶皮)

2.4g

水溶性為主

香蕉

1.6g

水溶性為主

註:以上數值為約略參考值,實際含量會因品種與烹調方式而異。

常見問題 (FAQ)

Q1: 我已經吃很多蔬菜了,為什麼還是便祕?

A: 請檢視三個重點:第一,您吃的是否為「高效率」的深綠色蔬菜,而非纖維量較低的淺色蔬菜?第二,您吃的是否為體積大但纖維總量少的生菜沙拉?第三,您的飲水量是否足夠?纖維需要充足水分才能發揮作用。

Q2: 喝咖啡或茶會加重痔瘡嗎?

A: 因人而異。咖啡因對某些人有輕瀉作用,但對另一些人則可能因其利尿效果而間接導致糞便乾硬。若您在痔瘡發作期間,可以考慮暫時避開,觀察身體反應。如果平時飲用後排便順暢,則不必過於擔憂。

Q3: 該如何區分豆類、玉米、番茄的營養分類?

A: 這是常見的迷思。請記得:

  • 豆類:豌豆莢、四季豆是「蔬菜」;黃豆、黑豆、毛豆是「蛋白質(肉類)」;紅豆、綠豆、豌豆仁是「澱粉(主食)」。

  • 玉米 vs. 玉米筍:玉米筍是「蔬菜」,玉米是「澱粉」。

  • 番茄 vs. 小番茄:大番茄是「蔬菜」,糖分較高的小番茄是「水果」。

Q4: 補充益生菌對改善痔瘡有用嗎?

A: 有幫助。益生菌能改善腸道菌相平衡,有助於維持穩定的排便習慣。若以養生為目標,每日可攝取10-50億CFU;若要改善便祕或腹瀉,可提升至50-100億CFU。來源可選擇優格、發酵食品或補充劑,持續使用並搭配高纖飲食,效果更佳。

總結

對抗痔瘡是一場需要耐心與智慧的生活習慣革命,而飲食調整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。力行「高纖、多水、避開地雷」的飲食原則,通常一週內就能感受到排便狀況的改善。

將主食換成糙米五穀飯,下午茶點心換成水果或堅果,火鍋多放蔬菜菇類,這些簡單的改變都能為您的腸道健康帶來巨大效益。當然,若調整飲食後,排便出血、疼痛等問題仍持續存在,這可能是另外一項大腸腸道內的健康警訊,甚至可能需要手術治療,務必及時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治,切勿延誤病情。

資料來源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