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再只喝鱸魚湯!營養師公開的「傷口癒合食物」最強清單,加速復原力

無論是經歷一場手術,或是不慎造成的外傷,妥善的傷口照護與均衡的營養攝取是身體順利康復的兩大支柱。許多人仍停留在「開刀後要大補特補」的傳統觀念,但隨著醫療技術進步,手術傷口變小、出血量減少,過度的補養反而可能造成身體負擔。

現代的營養觀念更強調「精準補充」,提供身體在修復時期最需要的關鍵傷口癒合食物,才能事半功倍,加速癒合過程並減少併發症風險。本文將為您全面解析促進傷口癒合的飲食原則、關鍵營養素、烹調建議以及常見迷思。

傷口癒合的基石:核心營養素

身體的修復是一項浩大的工程,需要充足的原料與能量。若基本盤不穩,再多的額外補充也難以發揮效果。

優質蛋白質

蛋白質是構成身體組織、膠原蛋白合成最主要的「建材」。當身體受傷時,對蛋白質的需求會大幅增加。若攝取不足,不僅會延緩傷口癒合,還可能降低免疫力,增加感染風險。

建議來源:魚類(如鱸魚)、去皮雞肉、瘦肉、雞蛋、乳製品(牛奶、起司)、豆腐、蓮子等。建議每日可攝取3-4兩(約120-160克)的蛋白質類食物。

足夠的熱量

傷口癒合是一個非常消耗能量的過程。如果熱量攝取不足,身體會被迫分解珍貴的蛋白質來產生能量,這無疑是「拆牆補洞」,會直接影響修復效率。

建議來源:以米飯、稀飯、麵條等全榖雜糧為主食。應避免油脂含量過高的炒飯、炒麵,以免增加身體負擔。若食慾不佳,可選擇番茄牛肉燉飯、蔬菜絞肉粥等軟質且營養密度高的固體食物。

加速復原的關鍵推手:維生素與礦物質

在備齊主要建材後,還需要各種維生素與礦物質作為「催化劑」與「輔助工具」,確保傷口癒合過程能順利進行。

營養素

主要功效

建議食物來源

維生素C

膠原蛋白生成的關鍵輔酶,具抗氧化能力,能減少傷口黑色素沉澱,提升抵抗力。

芭樂(根據營養部資料,尤其紅心芭樂含量最高)、奇異果、柑橘類、柳丁、木瓜、草莓、青椒、花椰菜。

維生素A

促進上皮細胞生長,有助膠原蛋白合成,維持黏膜組織的完整性,防止細菌入侵。

深綠色蔬菜及深黃色蔬果(如胡蘿蔔、南瓜、菠菜、地瓜葉、番茄)、動物內臟類、蛋黃、牛奶。

維生素B群

協助能量代謝與蛋白質的吸收利用,幫助預防傷口感染。

全穀類(如燕麥)、豆類、堅果類、蛋黃、牛奶、酵母。

啟動多種代謝酵素,參與蛋白質合成,能加快新生肉芽組織的生長,並提升免疫力。

海鮮(如生蠔、牡蠣、螃蟹)、紅肉、動物肝臟、蛋黃、乳製品、堅果類(特別是南瓜子)。

維持肌肉與神經正常運作,有助於補充因傷口組織液流失的電解質。

香蕉、番茄、莧菜、地瓜葉、金針菇、牛奶。

精胺酸

一種胺基酸,又稱精氨酸,能刺激蛋白質合成,促進傷口血管新生與膠原蛋白沉積,在海鮮類含量特別豐富。

海鮮、乳製品、各式豆魚蛋肉類、堅果類。

優質脂肪

提供必需脂肪酸,具有抗發炎作用,對傷口癒合有益。

魚油、橄欖油等植物油。

中西醫結合的飲食智慧

烹調方式是關鍵

  • 化繁為簡:多採用清蒸、水煮、清燉或滷的方式,最能保存食物的營養,並減少腸胃負擔。

  • 減少用油:蔬菜盡量以水煮為原則,可添加少量橄欖油與鹽調味。避免油炸、油煎及糖醋等重口味烹調。

  • 聰明喝湯:雞湯、排骨湯等高湯富含油脂,建議應先冷藏,待上層油脂凝固後刮除,再加熱飲用。成大醫院營養部的李蕙馨營養師曾指出,根據2019年版的食品成分資料庫分析,高湯平均每100克熱量僅約2-17大卡,與復原期所需高熱量差距極大。切記,湯的營養有限,務必食用湯裡的肉塊與食材。

中醫觀點的飲食禁忌

手術後身體處於發炎反應期,可能伴隨疼痛感,應避免食用可能加劇發炎或引起過敏的食物。

  • 避免「上火」食物:人參、熱性水果(如龍眼、荔枝、芒果)及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
  • 避免「發物」與過敏原:蝦、蟹等甲殼類海鮮,可能引起過敏反應,不利傷口癒合。

  • 避免不易消化食物:蘑菇、香菇等菌菇類較不易消化,但其熬煮的湯頭可提升免疫力,建議喝湯即可。

常見問題 (FAQ)

Q1:傷口癒合期間一定要喝鱸魚湯嗎?

A: 鱸魚湯是很好的選擇。鱸魚富含優質蛋白質,能提供傷口修復所需原料。若從中醫角度,可在湯中加入少量黃耆(約10克)一起熬煮,黃耆有補氣、幫助排膿的效果,能讓傷口恢復得更快。但最重要的觀念是,一定要連同魚肉一起食用,才能攝取到最完整的蛋白質。

Q2:吃素的人該如何補充有助傷口癒合的營養?

A: 素食者應著重於植物性優質蛋白質的補充,例如豆腐、豆漿、毛豆等黃豆製品。此外,鷹嘴豆、扁豆等豆類也是絕佳來源。堅果類與種子類(如南瓜子富含鋅、核桃富含優質脂肪)更是不可或缺。透過多樣化的植物性食物搭配,同樣能獲得完整且充足的營養。

Q3:聽說吃醬油或深色食物會讓疤痕變黑,是真的嗎?

A: 這是一個廣為流傳的迷思,但並無科學根據。傷口癒合後疤痕的顏色變深,主要是因為皮膚細胞受損後,活化了酪氨酸酶,導致黑色素生成。食物本身的顏色並不會轉移到皮膚上。要預防疤痕顏色變深,最有效的方法是「防曬」,避免傷口處的皮膚受到紫外線照射,並注重傷口的清潔與抗感染。

Q4:我需要額外吃膠原蛋白或市售的營養補充劑嗎?

A: 在多數情況下,只要能遵循均衡飲食原則,從天然食物中就能攝取足夠的營養。若因食慾不振、吸收不良等問題導致進食困難,建議先諮詢醫師或營養師,由專業人士評估是否需要使用特定的營養補充劑,切勿自行隨意購買服用。

總結

促進傷口癒合的飲食核心在於「均衡」與「充足」,而非盲目進補。優先確保攝取足夠的熱量與優質蛋白質,再搭配富含維生素A、C、B群、鋅、鉀等多樣化的蔬果與堅果類,並選擇清淡、好消化的烹調方式。正確的飲食是身體最強大的後援,能讓您在康復之路上事半功倍,早日恢復健康。

資料來源

返回頂端